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70:大搞集体生产,打造天下第一村

第八百九十六章 故人归来

  

  

外面再好,也不如家里待着舒坦。

  吃过早饭,趁着天还凉快,李天明扛着锄头出了门。

  他不在家,家里的自留地都是宋晓雨在种。

  可她毕竟不是农村长大的,结婚后,李天明是个疼媳妇儿的,轻易不让她下地干活。

  那自留地……

  李天明昨天傍晚去看了一眼,弄得跟狗啃的一样。

  今天没啥事,他过去归置归置。

  “天明,这是下地啊?”

  “去自留地瞅瞅。”

  和乡亲们打着招呼,李天明到了山脚下的那片自留地。

  别看一家只有几分地,当初困难时期,可是派上了大用场。

  说起来,还得感谢李学庆,别的村都把自留地归入大集体的时候,李学庆硬是顶着压力,甭管谁来,就是不同意。

  “三叔!”

  李学工比李天明来得还要早,已经在地里干上了。

  “咋不多睡会儿,你家那块地,等会儿我就给拾掇了。”

  李天明下到地里,将结块的土捣碎。

  “躺不住,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
  叔侄两个说了几句,便闷头干了起来,直到太阳晒着后脊梁,才放下手里的活,找了棵大树纳凉。

  “三叔,抽这个!”

  李天明递过去一根烟。

  “这又是啥牌子的?”

  李学工接过,看着过滤嘴上的洋码子。

  “香江带来的,谁知道叫个啥牌子。”

  李学工笑了:“得嘞,我也开开洋荤。”

  将烟点燃,深吸了一口,满脸的享受。

  “三叔,我把天洪放在香江了,我三婶儿没埋怨我吧?”

  “埋怨啥?以前还不是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,跟着你,我和你三婶儿都放心,要不是你愿意带着他,天洪跟我一样,都得是土里刨食,吃苦受累的命。”

  对李天明,李学工夫妇两个是打心里感激的,只是作为长辈,不好意思把感谢的话,挂在嘴上说。

  “出去见见世面挺好,甭跟我一样,去趟县城都找不着北。”

  叔侄两个正说着,又有人朝这边走了过来。

  到了跟前又停下了脚步,犹豫了半晌,还是低着头,下到了地里。

  “这老东西!”

  李学工朝地上吐了口唾沫,看那人的眼神,一百个瞧不上。

  “天明,你没把村里的股份给他就对了。”

  来人正是杜立德,现在的他看上去比年前更老了。

  还不到六十的年纪,头发已经花白了,腰也弯了下去,没抡几锄头,就一阵咳嗽。

  “他又咋了?”

  这些年,李天明从不主动打听杜家的事,他又经常不在家,杜家发生啥,没人和他说,他还真不知道。

  “作妖呗!你不是把股份给他家的二闺女了嘛,这老东西也不知道是咋想的,堵着门的去要,闹了好几场了,真要是把二闺女给闹得冷了心,看以后谁还管他。”

  李学工的声音不小,杜立德明显是听见了,抡起锄头都是有气无力的。

  “杜巧没给他吧?”

  “二丫头傻啊?股份多金贵,他们两口子能不知道?前些日子闹那一场,杜巧说了,从今往后,袁新刚不算倒插门,家里的事袁新刚做主,把那老东西气得好几天都没出门。”

  杜立德听不下去了,背着身,扛起锄头就走。

  “他还知道害臊!”

  李学工讥笑道。

  李天明没说话,只是看着杜立德。

 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,李天明已经把日子过起来了。

  杜立德夫妇沾他的光,小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。

  逢人就讲自己有眼光,找了个好女婿。

  这一世,好女婿注定是要和他无缘了。

  要是老老实实的,将来袁新刚和杜巧夫妇还能帮他养老,要是再作,凄凉的晚年已经可以预见到了。

  “三叔,我去弄点儿柳条,等会儿咱把几家的架子搭起来。”

  黄瓜和洋柿子已经开始抽条了,再不搭架子,一场雨下来,秧蔓能爬的到处都是。

  “行啊!你去,我再把地耪一遍。”

  山上就有大柳树,李天明去了没一会儿就下来了,扛着一大捆粗壮的柳条。

  “三叔,呃……”

  李天明突然看到一辆小轿车,朝他们这边开了过来。

  哪来的?

  车停在跟前,随后车门打开下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老人。

  瞧着衣着不像是领导干部,这年头当领导的都穿中山装,跟前有穿西服的。

  “天明,找你的?”

  李学工看着对方,好奇的问道。

  “不认得,哪来的啊?”

  说着走了过去。

  “您这是……找谁啊?”

  老人正四下看着,见李天明到了跟前,没说话,只是打量着他。

  “你是李家人?”

  呃?

  李天明更加好奇了。

  “我是,您……”

  老人笑了。

  “我也是!”

  啥?

  “您老也是从李家台子出去的?”

  老人面色微动,对着李天明点了下头。

  “是,我也是从村里出去的!”

  说着,看向了跟着过来的李学工。

  “你是……檀六伯家的吧?”

  听到这么一句,李学工也愣住了。

  “你认得我?”

  “记不清是老几了,你和檀六伯年轻的时候,长得一模一样。”

  李学工见对方能说出老爷子的名字和排行,好奇地问道。

  “您是……”

  老人笑道:“不认得我了?也是,我都走了有三十多年了。”

  李学工闻言皱眉思索着,突然眼前一亮。

  “你……你是学健大哥!”

  学健?

  李学健!

  六爷的大儿子!

  老人点着头:“是我,真没想到,村里还有人记得我。”

  李天明都懵了,他倒是知道李老六有个大儿子,解放前就出国了。

  上一世没再回来过,没想到会突然出现在村里。

  “记得,记得,我是老三学工,学健大哥,这是天明,是……我二哥家的老大。”

  “我知道他,学同在信里提起过。”

  原来李学健已经和李学同联系上了。

  关于李学同的消息,村里也只知道,他落实政策以后,留在牧场做了一名小学老师,已经娶妻生子。

  之前村里用李老六家的老宅那块地基建祠堂的时候,曾给他写过一封信。

  “村里……我刚才进来的时候,都认不出了。”

  李学健当初最后一次回村里,是为了给李老六祝寿,当时海城这边两党还没打起来。

  等回海城以后,就再也没机会出来了。

  他还记得,当时村里都是土坯房,连一条正经的路都没有。

  刚刚进村,他都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。

  宽敞的洋灰板路,村西头还建成了一个大公园,村东头是一排一排的四合院。

  最让他惊讶的,还是村口的那些工厂。

  原来自己的老家已经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“现在村里的干部是……”

  “学庆哥,他现在是村支书。”

  李学健点点头。

  “学工,能麻烦你一件事吗?我想去看看我爸的坟。”

  “应该的,应该的,六叔要是知道你回来,肯定……”

  李学工说着也叹了口气。

  当年李老六走的时候,虽说见了李学同一面,也闭上眼了,可是想来心里肯定还是有遗憾的。

  大儿子生死不知,心里的牵挂哪能放得下。

  好在李学健活着,还回来了。

  李天明和李学工一起上了车,很快出了村子,往右拐再走不远,就是李家的老坟了。

  “六叔的坟在这边。”

  两人带着李学健走在前面,司机拎着香烛纸钱在后面跟着。

  来到李老六的坟前,看着树立在坟前的墓碑,上面有李老六夫妇的名讳。

  清明节刚过去一个多月,坟上的杂草是刚清理过的。

  “爸,妈,不孝子学健……回来了!”

  李学健说着跪倒在了坟前,痛哭失声。

  李天明和李学工在一旁看着,也是唏嘘不已。

  离乡多年,好不容易回来,却已经物是人非。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